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 职普融通的逻辑理路、诸层矛盾与实践路径

    宋晟宇;卜怡凡;

    职普融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议题之一。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职普融通有助于纾解人才培养困局。当前,职普融通内在逻辑与现实逻辑尚待进一步阐明。职普融通不是“普通教育职业化”或“职业教育普通化”,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型的教育形态。“职”“普”关系是“交融关系”,要兼收并蓄、协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人才多元评价的社会背景是职普融通的现实逻辑,共同推动职普融通的发展。而职普融通发展面临观念之困、制度缺位和功能阻滞等诸层矛盾,应当通过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策疏导与系统规划、形成职普融通体系开放格局等路径予以解决。

    2025年03期 v.24;No.12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技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困境及路径

    陈兴月;

    在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互联网空间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数智技术的运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从权威机构转向多元参与,话语环境从现实场景转到虚拟空间,话语方式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但同时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推荐算法解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扎根入魂,圈层现象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凝心聚力,过滤气泡阻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深入人心。为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突破重重困局,以精研话语规则、锻造话语形态、重构话语生态等实现战略突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新图景。

    2025年03期 v.24;No.128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策略

    强晓华;

    数字化技术为高职院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带来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数字技术应用不足、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欠缺、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技能,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相关课程建设。

    2025年03期 v.24;No.12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

    顾瑛;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既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愈发激烈的就业竞争。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内涵及外延等相关问题,探讨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为大学生提供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与前瞻性的生涯发展指引,帮助大学生提前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2025年03期 v.24;No.12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单丹丹;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助力培育创新生态,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推动构建协同网络,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促进传承创新文化,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其内在逻辑在于思政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工具的迭代创新,大思政课建设融通优质育人资源为形成新质生产方式赋能。因此,高校必须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铸牢新质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建设针对性和吸引力兼具的思政“金课”;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增值”;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新质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2025年03期 v.24;No.12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补白

  • “××世纪××年代”有新的表示方式吗?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有”。其实,关于世纪与年代连用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除“××世纪××年代”方式外,早有学者采用了新的表示方式:“客观地说,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理论命题得到了重新发现和初步确立,但其深刻的理论价值还没有被凸显出来,直到经过1980年代中期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和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之后,‘文学是人学’理论命题才被学界所广泛共识和完全接受,并得到深度拓展。”这是我从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扫叶留痕——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检查差错例析》中看到的一段引文,该书纠正的是引文中的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即“‘被学界所广泛共识’改为‘被学界所广泛认同’”,而认可了用“1970年代”替代“20世纪70年代”的做法。我十分认同这一认可。

    2025年03期 v.24;No.128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策略——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夏怡;

    高职教师评价改革既是加快推进职教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又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促进教师全面化发展的内驱动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评价反馈不够畅通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构建师德师风引领、六大要素齐头并进的多元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以定性定量结合为主、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为辅的教师评价方式方法。通过关键领域应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校企师生多元主体评价作用,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智能运行的可持续多维教师评价监督反馈机制。

    2025年03期 v.24;No.12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探析

    解恒岩;张霞;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在系统性、专业结合性、教育性、创新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碎片化、通俗化、形式化和同质化的倾向,制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效。本文通过建立“一套保障”,处理“两面关系”,完善“三个结合”,提出“一二三”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3期 v.24;No.12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困境和路径探析

    吴玉琴;李俊;华亦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提质培优。本文围绕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有效推动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揭示了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教学团队、构建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共建产教融合优质资源、实施集体备课等层面提出教学改革路径。

    2025年03期 v.24;No.128 42-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与社会

  •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逻辑异质性及其矛盾应对策略

    陈冠霖;

    人工智能以重构人类智能的功能边界与社会运行逻辑为特征,其赋能效应显著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然而,人工智能带来多维冲击:劳动自动化削弱了劳动主体性,数据垄断强化了资本逻辑,认知重构引发了主体性异化。在技术作为协作性工具的同时,异化与权力集中加剧了劳动价值的变迁与伦理失衡。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需立足辩证考量,技术潜能与社会张力并存。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与伦理重塑,人工智能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人机共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2025年03期 v.24;No.128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个结合”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创变、错位与弥合

    唐玉玺;

    在“两个结合”视域下,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性议题,还是人类深刻反思全球性问题后对自身基本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与科学回应。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问题、保护与发展关系的界限问题和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问题三重错位与迷思。为勘正生态文明建设之困,亟须有针对性地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正义三个方面分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在人类进步与生态优化的良性耦合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

    2025年03期 v.24;No.128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历史名人文化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潘欣瑜;

    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历史名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地方经济、教育、文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无锡市,通过探究无锡历史名人生成动因,深入阐释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探寻无锡历史名人研究助力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发展的价值意蕴,旨在促进以文兴城、以文兴业、以文化人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推动无锡人文与经济的共同繁荣,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城市力量。

    2025年03期 v.24;No.12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周刚;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两者存在“使命同源”的历史逻辑、“价值观高度契合”的理论逻辑以及“育人实效性双向赋能”的实践逻辑。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方向、丰富内容、拓展形式等价值意蕴。高校可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形式、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红色文化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5年03期 v.24;No.128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短视频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宋俊成;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的源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传播红色文化提供了新载体。本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短视频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丰富教学资源、创新网络载体、提升育人效果的价值意蕴,并提出在短视频的内容上严格把关、提升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强化平台责任的实现路径,使红色文化短视频更好地助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25年03期 v.24;No.128 71-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及应对

    林金茹;秦晓华;

    元宇宙是指依托人工智能、AR/VR/MR、云计算、5G/6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智能技术的迭代聚合和算力支撑而打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高度互嵌的人造虚拟空间。聚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教学形式和实践场域的变革方向,元宇宙激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创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延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场域。然而,元宇宙固有的“双刃剑”属性可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风险,存在削弱教育效能、降低教育温度、干扰教育环境等潜在难题。为此,要厘清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边界、厚植人文关怀并净化场域环境,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元宇宙的技术背景下行稳致远。

    2025年03期 v.24;No.128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普测数据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伦理风险:类型、成因与消解

    管燕强;樊玉成;

    基于平台普测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数据为危机干预带来便捷,但诱发了新的危机干预伦理挑战,即数据生产的行政指令性与尊重来访者自主权之间的冲突,非干预目的性的数据滥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用户画像性的数据歧视与保障公平待遇权之间的冲突等。在应用普测平台数据进行危机干预时,存在量表质量不高导致测试数据失效,相关者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测试数据滥用,被测者认知局限引发测试数据歧视等风险。应通过改善测试量表质量,提升数据生产效能;遵循数据使用规则,降低数据滥用风险;加强数据鉴别作假,杜绝数据产生歧视;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危机干预的专业、尊重、平等与关怀等伦理规范,实现危机干预促进干预对象的自我超越。

    2025年03期 v.24;No.12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价值彰显、问题剖析与创新路径

    杨溢;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着重体现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家庭氛围环境建设和网络空间环境建设三个层面。应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的突出性问题,从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网络环境三个层面,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创新方向和优化路径。

    2025年03期 v.24;No.12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