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晟宇;卜怡凡;
职普融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议题之一。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职普融通有助于纾解人才培养困局。当前,职普融通内在逻辑与现实逻辑尚待进一步阐明。职普融通不是“普通教育职业化”或“职业教育普通化”,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型的教育形态。“职”“普”关系是“交融关系”,要兼收并蓄、协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人才多元评价的社会背景是职普融通的现实逻辑,共同推动职普融通的发展。而职普融通发展面临观念之困、制度缺位和功能阻滞等诸层矛盾,应当通过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策疏导与系统规划、形成职普融通体系开放格局等路径予以解决。
2025年03期 v.24;No.12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兴月;
在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互联网空间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数智技术的运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从权威机构转向多元参与,话语环境从现实场景转到虚拟空间,话语方式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但同时带来了许多严峻的挑战:推荐算法解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扎根入魂,圈层现象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凝心聚力,过滤气泡阻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深入人心。为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突破重重困局,以精研话语规则、锻造话语形态、重构话语生态等实现战略突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新图景。
2025年03期 v.24;No.128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强晓华;
数字化技术为高职院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带来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数字技术应用不足、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欠缺、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技能,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相关课程建设。
2025年03期 v.24;No.12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瑛;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既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愈发激烈的就业竞争。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内涵及外延等相关问题,探讨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为大学生提供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与前瞻性的生涯发展指引,帮助大学生提前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2025年03期 v.24;No.12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丹丹;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助力培育创新生态,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推动构建协同网络,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促进传承创新文化,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其内在逻辑在于思政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工具的迭代创新,大思政课建设融通优质育人资源为形成新质生产方式赋能。因此,高校必须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铸牢新质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建设针对性和吸引力兼具的思政“金课”;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增值”;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新质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2025年03期 v.24;No.12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