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 产业学院组织形态下产教协同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

    蒋惠凤;

    产业学院的建设是政校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过程,厘清三者间博弈关系,有利于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发展质量。本文通过引入三方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构建包含政府、企业和学校的非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求解不同条件下校企的稳定策略,以及政校企三方不同参数变化对稳定策略的影响。本文得出两个基本结论:政府高额补贴策略在长期中是无效的;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投入产出比。基于此,提出建立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以及学校和企业开源节流协同演化的三位一体治理路径。

    2025年04期 v.24;No.12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思政的机制、困境与策略研究

    李舒宁;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识别、分析、供给和评估四个精准思政核心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精准思政朝着系统化、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然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同样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技术资本逻辑与价值引领性之间的矛盾,技术依赖与教育双方主体性之间的矛盾,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二元对立。因此,兼顾技术发展与价值引导,统筹技术赋能与主体性增能,构建虚实相融的育人空间,成为精准思政走出现实困境的必经之路,并以此保持精准思政的人文性与价值底蕴,实现技术与育人目标的内在契合。

    2025年04期 v.24;No.12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路径研究

    陈煜璐;

    新质生产力源于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通过创新美育教育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美育教育不断提质增效,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从传统美育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进而促进“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2025年04期 v.24;No.12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困境”与“破题”

    刘晓敏;

    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是通过打造沉浸式场景,提高学生主体性和增强课堂体验感的教学方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沉浸式教学能够再现教育场景、革新教学模式和打破空间壁垒。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沉浸效果浅、内容融合难和实施成本高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全面推进系统融合、深挖思政可视内容、聚合多元赋能主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4;No.129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高校构建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实践路径

    林琳;单丹丹;柯晓扬;

    数字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思想观念更复杂,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面临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关键任务。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数字化时代高校构建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实践路径,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效能,增强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助力高校在数字化浪潮中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

    2025年04期 v.24;No.12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郭瑾;

    本文深入剖析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点,阐述其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并详细探讨构建智慧服务模式的关键路径。此举旨在为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服务效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其在数智浪潮中实现服务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师生多元化、深层次的知识需求,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5年04期 v.24;No.12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TPACK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燕华;

    本文基于TPACK知识框架,融合深度学习理论,阐述了TPACK七大核心要素与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关系,结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五大因素,构建了TPACK视角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以职业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PACK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智慧教学与学生的智慧学习。

    2025年04期 v.24;No.129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分析与突破路径

    王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认同感不足等。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探讨当前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新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2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以苏州工艺美院为例

    徐玉娟;罗振春;

    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具有先天的内在统一性。本文从艺术类高职院校层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全面分析了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耦合性。从二者的共性出发,结合苏州工艺美院的实践探索,从“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生态育人课程体系构建、“主题+项目”式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室式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双主体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4;No.12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一致性”视角下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李叶;

    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目标缺失、任务缺位和反馈缺席三重困境。“建构一致性”视角下整本书阅读聚焦中职学生的真实阅读过程,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教师可以从预期结果、任务规划、评价跟进三个层面予以系统建构并形成闭环,开展核心素养指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在“建构一致性”视角下,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

    2025年04期 v.24;No.129 50-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与社会

  • 数字劳动异化的表征逻辑及纾解路径——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杨林;韦跃;

    数字技术的革新重构了劳动形态,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适用性的理论审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以“数字劳动非生产性”为话语工具,通过虚拟性否定其价值创造本质。回归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体论阐释,数字劳动虽然以数据与算法为媒介,但其内核仍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对象化过程,并未脱离劳动价值论范畴。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数字劳动异化展现出三重表征逻辑:技术遮蔽性掩盖劳动过程的剥削实质,数据垄断形成全域性价值剥夺,算法控制导致劳动者主体性消解。这些异化机制通过技术驯化、数据圈地、算法规训等路径,不断强化资本对数字劳动者的支配。纾解数字劳动异化需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确证出发,着力对资本进行引导和规制、聚焦主体意识重建、数字平台共享转型三个维度,在捍卫劳动创造价值本源性的同时,探索数字时代劳动者解放的可能性路径。

    2025年04期 v.24;No.129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宜兴傩舞“男欢女喜”服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

    闫琳;

    “男欢女喜”作为宜兴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傩事祭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数百年的演变与传承中,形成了兼具历史文化与现代风尚的审美形态,其表演服饰更具代表性。本文针对现今传承的“男欢女喜”服饰表现、艺术特征与内在民俗文化进行归纳与递进分析,结合傩舞的地理属性、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表明:宜兴傩舞“男欢女喜”服饰在传承核心内容的同时,时时依循所处时代背景的审美趋向进行自我调整,反映出民间舞蹈的历史厚重性与强大生命力,也体现出传统民俗艺术由“神本”向“人本”的内核转变。

    2025年04期 v.24;No.129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四重向度探赜

    高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予了新质生产力先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在发展目的、生产方式、根基力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本质”。这一论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科学指南,是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下好高质量“先手棋”;以核心技术为关键,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以人才培养为引领,全力锻造群英荟萃“强磁场”。

    2025年04期 v.24;No.12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 权利保障、权力想象与角色模仿:高校学生组织亚文化的青年心态诊断、反思与解构

    戴仁卿;

    基于高校辅助管理职能分化和保障青年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双重需要而产生的高校学生组织,在高校管理和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青年大学生易遭受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浸染,在其“权力观”成长的关键期中,他们会对社会官场文化进行“角色模仿”和“权力想象”。高校学生组织功利化、官僚化现象的背后,需要探究学生组织社会化运行过程中的青年心态,反思高校学生组织出现的功利化、官僚化的亚文化现象,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监督管理,强化其服务价值。学生组织干部自身要端正组织风气,学生组织指导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组织秩序化运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生组织文化。

    2025年04期 v.24;No.129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挑战与应对

    胡子鸣;

    高校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互适性,区分漫灌与滴灌方法的适用性,实现从经验教育到数据驱动的跨越性及推动教育关联向要素互嵌的深融性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然而,高校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认识范式的碎片化、教育主客体的异化、情感联结的熔断、价值导向的消解及评价体系的遮蔽隐患等诸多挑战,需要高校夯实开展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提升主客体数字素养,建构“多维交互”的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制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供给,并运用知识图谱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025年04期 v.24;No.129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算法推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赜

    江庆鑫;

    智能算法推荐凭借其内生的智能、高效的运算逻辑,深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发模式,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推荐特性。算法内蕴的“为人性”、供给精确性及持续学习的现实需要分别是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技术向度及发展向度。然而,算法在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滋生价值分化、引发理性缺位、导致功用失衡及衍生客体僭越的风险隐忧。基于此,要提高主体数字素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正本清源;加强主流价值浸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发;重建算法秩序,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完善算法评价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效;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算法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4;No.129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